上午好!欢迎光临 北京汽车行业协会!
- 协会发布《建筑垃圾运输车辆安全管理技术要求》团体标准 2022-10-17
- 关于举办“科技创新 知识赋能”北京市汽车科技创新知识服务月活动的通知 2022-10-17
- 北京汽车行业协会调研服务冬奥会加氢站 2021-12-07
- 北汽协接待北京工业经济联合会走访调研 2021-12-07
- 中国电动汽车制造商涌入日本卡车与客车市场 2021-12-07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北京汽车行业网版权所有。京ICP备17008034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5009024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东三环南路25号(北京汽车大厦1713室) 邮编:100021 电话/传真:010-87664292 网站建设:中企动力 北京
行业资讯
行业资讯
动力电池退役量逐年增长 产业链加快布局回收
在政策与市场的双轮推动下,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迅猛,随着新能源汽车市场的崛起,有关动力电池退役回收的问题也成为大家关注的焦点。目前在新能源汽车产销两旺的同时,首批投入市场的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正面临“退役”。
数据显示,2020年,我国动力电池累计退役量约20万吨,到2025年预计将接近80万吨。更有行业分析师预测,2030年至少会有1.45亿辆电动车会上路,而2021年前三季度的新能源汽车的累计销量达215.7万辆,相比销售市场的数据,电池回收的潜在市场会有巨大的想象空间。
一般来讲,动力电池的使用寿命为5至8年。按照新能源汽车15年左右的使用期来说,一辆新能源汽车“一生”最少换2至3次电池。根据相关机构的分析显示,预计今年开始,我国将会迎来第一批动力电池退役高潮。
10月19日,国新办举行前三季度工业和信息化发展情况新闻发布会。工业和信息化部新闻发言人、运行监测协调局局长罗俊杰提到,新能源汽车的发展在提速,截至9月底产销量均超过210万辆,全球领先地位进一步巩固。
对于加快推进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的回收利用问题,罗俊杰表示,随着我国新能源汽车保有量的快速增长,动力电池的退役量也在逐步攀升,工信部在大力发展新能源汽车的同时,一直在着力做好动力电池的回收利用工作。
目前来看,工信部在推进动力电池回收利用工作取得了以下成效:
第一,强化溯源监管和回收。发布实施了《新能源汽车动力蓄电池回收利用管理暂行办法》等一系列政策,已经初步建立起了以汽车生产企业为主的生产者责任延伸制度。依托溯源管理国家平台强化动力电池全生命周期溯源监管,构建起了国家和地方两级监管机制。同时,加快推进动力电池回收利用体系建设,截止到9月底,171家新能源汽车生产及综合利用企业已经在全国31个省市区设立了回收服务网点9985个。
第二,培育综合利用产业。持续推进京津冀等17个地区及中国铁塔公司试点工作,加强跨区域合作与产业链协同。实施规范管理,培育26家废旧动力电池梯次和再生利用规范企业。同时完善梯次利用管理制度,先后发布了《新能源汽车动力蓄电池梯次利用管理办法》,明确了梯次产品的生产、使用、回收利用全过程的相关要求。
第三,夯实基础和标准基础。支持退役电池无损检测、异构兼容梯次储能、材料高值化利用等一批动力电池综合利用关键技术实现突破,推广了一批先进适用技术装备。同时,会同相关部门制定发布余能检测、梯次利用要求、拆解规范等一批标准,引导提升退役电池回收利用技术水平的提高。
下一步,工信部将从法规、政策、技术、标准、产业等方面,加快推动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回收利用,重点开展以下几方面工作:
一是加快推进动力电池回收利用立法,完善监管措施,加大约束力。加强梯次利用管理,实施梯次产品自愿性认证制度,引导市场健康有序发展。
二是完善回收利用体系,强化线上线下协同溯源监管,督促有关主体落实溯源管理责任。
三是加强技术创新,突破退役电池一致性、自动化拆解等目前还存在的技术瓶颈,持续推动发布一批国家标准、行业标准。
四是深化试点示范,创新商业模式,加快备电等梯次利用示范项目建设,持续培育梯次利用和再生利用骨干企业。
电池回收 各国政府和企业都在行动
面对退役的新能源汽车电池,世界各国也在动力电池回收方面做了很多的规划。欧盟在今年敲定电动汽车电池回收的第一轮要求,而在美国,最大的汽车市场加利福利亚在内的几个州也正在探索相关的回收策略。
而在企业层面,整车企业和电池企业都在积极布局电池产业链,从矿产开始一直到资源回收都在做积极布局。今年下半年,LG能源、SK创新、三星SDI、特斯拉、国轩高科、亿纬锂能等纷纷入场动力电池回收行业。
今年9月23日,福特汽车就向一家电动汽车电池回收公司公司投资5000万美元,据福特的官方声明可知,该公司可以回收掉电池中95%的贵金属。而且福特表示,正在研究一种办法,将有用的电池组件出售给其他公司,真正地实现闭环,将有用的资源回收再利用,来缓解电动汽车电池行业的资源紧张问题。
除了福特外,奔驰最早在2015年就成立了专门的合资公司,在二次利用电池上进行了相关的准备。而中国早在2018年就开始筹备电池回收的计划,中国铁塔就曾联合重庆长安、比亚迪、国轩高科等企业组成电池回收利用联盟,将回收的电池用于基站储能备用。
宝马也表示,将通过深化与专业的电池运输和电池回收伙伴的合作,在中国建立完善的经销商高压动力电池回收管理流程。这一流程由经销商回收高压电池开始,物流供应商将这些电池运送到有相关资质的企业进行评估。根据这些电池的不同状态,鉴定决定是否继续使用这些电池用作电力储存,或者安装在沈阳工厂的叉车上继续使用,亦或是专业公司进行拆解后由原材料公司对金属原材料进行再利用。
10月12日,宁德时代发布公告,控股子公司广东邦普循环科技有限公司及其控股子公司拟在湖北省宜昌市姚家港化工园田家河片区投资建设邦普一体化电池材料产业园项目,这并不是宁德时代在电池回收领域的初次布局。早在2013年,宁德时代便已通过收购邦普循环,涉足电池回收业务;2018年,还与上汽集团达成战略合作,共同推进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回收再利用。
电池回收为什么成为焦点
是什么原因让产业链公司积极布局动力电池回收?中汽数据资深主管王攀一语道破:“近段时间,原材料价格上涨趋势迅猛,我国钴、镍、锰对外依存度超过90%,未来整个动力电池的产量还会增高,势必需要通过电池的回收利用弥补前端资源的紧缺。”
锂电池的上游原材料镍、钴、锂等贵金属价格波动的剧烈超出预期。截至10月8日,国内现货钴的价格已从去年4月不到24万元/吨的价格上涨至逾38万元/吨,涨幅近60%。锂原料价格涨幅更为惊人,据SMM现货均价显示,截至9月底,碳酸锂的价格在一个月内上涨了50%,价格逼近19万元/吨,而今年年初时其价格仅为5.7万元/吨,涨幅达到233%。
供需矛盾的加剧,引发产业链上下游对动力电池回收的关注。根据国家规定,动力电池容量衰减至额定容量的80%以下,就要面临退役、被强制回收,而最早一批新能源汽车配备的动力电池已处于退役期。预计2025年后,每年退役电池数量增长将超百万量级。电池的回收利用将成为一片新的蓝海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