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午好!欢迎光临 北京汽车行业协会!

北京汽车行业协会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北京汽车行业网版权所有。京ICP备17008034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5009024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东三环南路25号(北京汽车大厦1713室) 邮编:100021 电话/传真:010-87664292   网站建设:中企动力  北京

网站首页              协会介绍              新闻中心              行业资讯              信息与分析              协会期刊              会员服务              联系我们

行业资讯

行业资讯

《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2021-2035年)》启动会召开

日期:
2019/12/24 10:34
浏览量

2月1日,工信部召开了《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2021-2035年)》(以下简称《规划》)起草启动会。看到这条消息时,笔者萌发了感触,《规划》编制也需要这两件法宝,虽然不能去科幻,要依据深入的调查研究,但基于科学的想象和推测不可或缺。

在起草工作启动会上,工信部部长、《规划》起草组组长苗圩表示,在《规划》编制工作中,要以新能源汽车高质量发展为主线,探索新能源汽车与能源、交通、信息通信等深度融合发展的新模式,谋求产业创新发展的新路子,打造经济社会发展新的增长极。他还要求加强统筹协调,强化部门协同,《规划》涉及几大产业间融合发展,需要各相关部门之间深度协同,做好顶层设计,确保政策无缝衔接。

值得注意的是,国家发改委、科技部、公安部、财政部、生态环境部、住建部、交通部、商务部、市场监管总局和能源局等多个部门的人士列席了会议。

苗圩的话、相关部门的列席,预示着《规划》将是一个统筹多个部门力量、合力推进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的系统性规划。它将超出以往任何一部汽车产业发展规划,顺应产业交叉渗透、高度融合的大趋势,开启一个新的政策制定模式。

由此,《规划》很可能与《节能与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2012-2020年)》有很大的不同。不过,肯定也有延续和承接的做法。比如,《规划》大概率还会设定纯电驱动续驶里程、动力电池模块的比能量和电驱动系统功率密度等技术目标。

直观地来看,能源局、交通部、住建部、财政部和市场监管总局等部门的参与,显示出《规划》有可能会非常给力,能系统性地解决新能源汽车使用环节充电难的大问题,在补贴政策终止之后,大幅提高公众对新能源汽车的接受度。

但是,2021~2035年这15年正是万物互联、智能化高速发展的时期,信息通讯产业会对新能源汽车产生巨大的重塑效应。在这个宏大的视角下,仅仅谈动力进展目标显然是不够的,因为它不能涵盖未来的新能源汽车整车产品。所以,从这个角度讲,《规划》是否具有准确的前瞻性和预见性,显得极为重要,因为它有很强的指导性和约束性。

新能源汽车将会率先融入未来的智慧交通体系中。2019年是5G商用化元年,2020年则是5G大规模普及的元年。2020年之后的15年里,新能源汽车会变成什么样子?一管就是15年的《规划》将如何大致准确地预见新能源汽车及其产业的发展,以减少甚至杜绝政策的摇摆性,这是一个极具挑战性的问题。

在5G时代乃至6G时代,新能源汽车本身将会如何进化,产品需求将如何变化,需要《规划》起草者首先予以想象和界定。5G缔造了一个万物互联的时代,汽车联接起来的东西越来越多,比如自动连接充电、自动寻找停车场和停车位、自动去4S店维保等,不一而足。那么,还会有些什么?这既需要调查,也需要一点想象力,像《流浪地球》编剧那样大胆放飞思想。不然,《规划》赶不上变化,起不到应有的宏观指导作用。

当前,中国正在领跑世界5G时代,甚至有点像华为掌门人任正非所说的那样,进入了无人区,创新从未显得如此重要。《规划》有可能是一份在世界范围内具有拓荒性、领先性和具有中国特色的产业发展规划。

笔者认为,未来新能源汽车将是千姿百态的,其样式和形象远比现有的燃油车要丰富得多。比如说各式各样的物流车就会因其承载的特定对象而大不相同,相同的地方或许只是四个轮子。去年,在上海召开的首届进博会上,丰田展出了移动共享平台e-Palette,它是一个移动着的服务场所和办公场所,很好地诠释了汽车向服务员进化的模样。不过,笔者认为,个人驾驶的具有私密空间的汽车在未来很长一段时期内仍然是主流需求。

与此同时,汽车本身的“五脏六腑”会发生很多变化,汽车制造体系也会发生相应的重大变化,汽车制造很可能将会快速走向无限柔性的地步,这势必大大加快车企建设工业4.0的进程,进而带动装备制造业的升级转型。

     需求决定生产。社会支撑体系在迅速迭代,需求也在迅速迭代,企业需要准确的超前预见,他们最害怕在研发投入上走错路、政府规定的技术路线“打摆子”。鉴于企业以往的反映,笔者以为,《规划》起草组应当广泛深入地听取车企的意见,密切与相关部门和行业进行沟通,把考虑问题的侧重点回归到集中力量保护公众利益的原点上,只需提出具体的环保目标和安全目标,为新能源汽车的使用提供便利,不宜再规定过分具体、明确的技术路线。所以说,《规划》理应是一份具有鲜明扬弃和创新特色、对中国新能源汽车产品和产业未来发展具有重大影响的文件。